我的個人知識體系(PKM)

我的個人知識體系(PKM)

在不斷追求最佳筆記系統的旅途中,我認為自己已達到了一個值得記錄的里程碑。

經歷了對各種筆記系統的嘗試與研究,以及觀看眾多生產力 YouTuber 的心得(參考以及推薦我放到文章最後),我有了一些深刻的體悟和推薦。今天,我想要分享我的學習精華,希望能夠幫助那些對筆記系統有著相同追求的人,尤其是那些擅長結構思考、追求邏輯與高思考解析度的 INTJ 型人格。

對筆記系統的瘋狂與我的覺醒

隨著數位化的發展,我們對筆記的要求越來越高,似乎每一條筆記都需要完美地被保存和分類。我也曾經陷入這種對於筆記系統的焦慮,讓我忘記學生時代我實際上是不做任何筆記的,即使我旁邊的同學用著五顏六色的螢光筆和各種便利貼裝飾他們的筆記,考試分數出來,我依然能夠以更高的分數通過考試,這讓我意識到現在多數人對於筆記系統的追求不也是這個概念嗎?

走了這一圈,我認為我們實際上並不需要「第二大腦」,學習與行動才是最關鍵的。筆記系統雖好,但不應該本末倒置讓我們陷入焦慮,覺得自己使用的系統或是整理的筆記不如他人。重要的是如何將學習輸出並應用於日常生活中。而對我來說,Google 和 ChatGPT 等工具已經成為了我強大的「第二大腦」,它們協助我在思考、行動和決策上更加高效,有任何問題直接問就好了,為什麼需要筆記?

所以曾經一段時間我放棄對於筆記本身以及軟體工具的追求,甚至要求自己不要過度依賴,但是後來看到 IQ 200 以上的陶哲軒都提倡做筆記,堅持非 0 即 1 的做法未免過於極端。

我現在的知識工作流

出於最大化生產力的考量,我試著按照我的心智模型,多方嘗試之後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知識歸集方法。在分享之前,必須先說,我不認為有任何單一筆記軟體可以完美滿足各種情景,所以在我的工作流中,比起只用一個軟體,我選擇盡可能將每個軟體的特性發揮到極致。

我的資訊處理工作流

在試過的筆記與生產力工具中,以下幾個是我會推薦給大家的:

  • Apple 備忘錄:簡單直觀,非常適合記錄短期需要用到的事項,比如購物清單等。
  • Todoist:一個全面的待辦事項管理工具,能夠幫助管理那些無法立刻完成的任務,並在適當的時候提醒你。(之前的文章:用 Todoist 提高你的生產力,取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 Workflowy:這個工具或許被低估了,但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它能夠幫助我將思維中的想法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步驟,從而提高了我的執行力。
  • Readwise:對於研究和學習,我推薦使用 Readwise,它可以幫助我捕捉散落在各處的知識。
  • Obsidian:對於有技術背景或喜歡開源的人,我強烈推薦 Obsidian(反之推薦 Heptabase)。它不僅開源,而且運行速度非常快。Obsidian 讓我能夠有效地整理我的想法和知識庫。之前的文章:選擇適合自己的筆記系統:從 Bear 遷移到 ObsidianPARA:搭配 Obsidian 使用的資料夾管理架構
  • Notion:當我需要整理和回顧我的學習成果時,Notion 就是我的首選。它就像是我準備考試前的筆記本,幫助我快速翻閱和回顧。

結論

每個人的需求和偏好都是不同的。我的個人知識體系可能不適合每一個人,但我相信其中的一些原則是普遍適用的。例如:需要明確筆記的目標是什麼、知識本身的存在會如何被使用,我們希望透過建立個人知識體系達到什麼樣的效果等等。

打造個人知識體系的路上,筆記本身不應成為焦慮的源頭,而應該是幫助我們更好學習和行動的工具。重要的不是筆記的多寡和完美程度,而是能否有效地支持我們的日常決策和行動。透過上述工具的幫助,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方式,並希望這些分享能夠對你有所啟發。

最後附上一些生產力以及筆記狂魔的頻道,也許會對你建構個人知識庫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