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少子化更嚴重的台灣問題:黑子化

比少子化更嚴重的台灣問題:黑子化

近年來,台灣社會面臨一個日益嚴重卻常被忽視的問題 —— 黑子化。所謂黑子化,是指新生兒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家庭、社群環境等因素影響,逐漸表現出明顯的犯罪傾向。這些孩子長大後,往往成為所謂的「8+9」族群,亦即一群年輕、愛鬧事、有暴力傾向、犯罪率高的年輕人。

黑子化問題遠比少子化更令人擔憂

台灣社會長期關注少子化問題,擔心勞動力不足、社會快速老化。然而,黑子化問題其實更加令人擔憂。資料顯示,儘管總人口減少,但 8+9 族群的出生率並沒有降低,反而占總人口比例越來越高。1980 年代每 40 個新生兒中有一個是 8+9, 到 2022 年則是每 14 個就有一個。黑子化問題正在迅速蔓延。

游庭皓的財經皓角

根據 YouTube 內容,作者推估 1980 年代和 2022 年 8+9 新生兒比例的過程如下:

  1. 先假設 8+9 族群的出生率沒有因為整體少子化而下降,每年新生兒中 8+9 人數維持不變,這裡假設為 1 萬人。
  2. 1980 年代,台灣每年新生兒大約有 40 萬。以 8+9 族群 1 萬人計算,占總新生兒的 1/40, 也就是 40 個新生兒中有一個是 8+9。
  3. 到了 2022 年,台灣每年新生兒只剩下 14 萬。但 8+9 新生兒數量仍假設維持 1 萬,這時就占總新生兒的 1/14, 即 14 個新生兒中就有一個 8+9。

以上推估過程的關鍵假設是 8+9 族群的出生率維持不變。實際 8+9 新生兒占比可能與作者的估算有所出入,這個比例更多是在說明一種趨勢:在少子化背景下,如果 8+9 出生率不降反升,其占比就會越來越高。但客觀來說,作者的推估有一定的主觀性,缺乏完整的統計依據。我們還需要更多官方或學術機構的相關調查資料,才能真正衡量和證實 8+9 族群在新生兒中的比重變化情況。

導致黑子化的可能原因

黑子化對校園環境影響尤其明顯。根據教育部統計,2022 年校園暴力事件高達 27511 件,較前一年增加 6 成。其中國小暴增 94% 達 4398 件,國中增加 58% 達 10236 件,高中職 10646 件。校園霸凌通報從 2016 年的 607 件增加到 2022 年的 1791 件。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孩子的夢魘和家庭的悲劇。

導致黑子化的原因

黑子化問題的成因複雜,但不健康的家庭環境無疑是重要誘因。暴力、忽視、過度保護等家庭問題,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和自尊心,更容易走上歧途。此外,社會價值觀扭曲,金錢至上主義盛行,媒體對暴力犯罪的渲染,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年輕一代。部分人士甚至透過選舉進入政界,進一步影響社會風氣,形成惡性迴圈。

2024 年四大黨的立委候選人中,有 19 位具有刑事記錄、論文造假、性騷擾、國安疑慮、違建、黑金、財務糾紛等爭議,占比高達 17.9%。在 2022 年的地方議員選舉中,問題更加嚴重。全台 1677 位議員候選人中,195 位有明顯犯罪前科,比例高達 11.6%。其中雲林縣、苗慄縣、金門縣、高雄市、彰化縣的比例最高。

作者認為,黑道參政在台灣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不分藍綠各黨。許多縣市首長和議員都有犯罪前科,涉及強制、妨礙自由、賄選、毒品等罪名,卻仍能當選。相比之下,日本的黑道在法律規定下不能參政,台灣卻是「黑道更容易參政」。

這種情況對台灣政治生態影響深遠。一方面,黑道人士利用民代身份,獲得更多權力和利益;另一方面,治安敗壞、暴力猖獗的黑道文化也可能侵蝕政治和民主法治。青少年看到「有前科也能當民代」, 價值觀容易扭曲,助長黑道氛圍蔓延。

作者擔憂,隨著黑道勢力滲透政商各界,「有權有錢就可以囂張跋扈」的價值觀正在擴散,對台灣的政治清明和社會治安構成嚴峻挑戰。唯有健全政黨提名機制,加強候選人背景審查,並完善相關法規,杜絕黑道參政,才能扭轉這種危險的趨勢,重塑民主政治的清明形象。

總之,我們大致上可以條列以下原因:

  1. 不健康的家庭環境: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環境,如果家中存在暴力、忽視、過度保護等問題,孩子的心理發展就可能出現偏差,導致黑子化。
  2. 特定基因變異:某些孩子可能攜帶所謂的「暴力基因」, 如缺少單胺氧化酶 (MAOA) 基因,使他們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表現出攻擊性和暴力行為。
  3. 社會價值觀扭曲:媒體對暴力和犯罪的渲染,金錢至上、拜金主義的盛行,以及黑道人士成為偶像等因素,都可能導致青少年價值觀扭曲,助長黑子化。
  4. 教育資源不均:弱勢家庭孩子獲得優質教育的機會較少,容易受到不良影響。偏鄉或低收入地區的教育品質相對較差,學生素質參差不齊。
  5. 消失的中產階級:下層民眾向上流動的管道受阻,容易喪失希望,轉而尋求非法出路。相對剝奪感加劇,加深社會對立和不滿情緒。
  6. 黑道勢力滲透政商界:犯罪懲罰力度不足,打擊犯罪決心不夠。黑道勢力滲透政商界,削弱政府權威。
  7. 被剝奪的管教權:因為教改的關係,同工不同酬,多做多錯,導致最後老師也是選擇消極面對,學校和家長溝通不暢,對問題學生輔導乏力。將教育責任相互推諉,缺乏協同管教。
  8. 社會風氣日漸惡化:冷漠、自私、享樂主義思想蔓延。缺乏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感,道德淪喪。

不是孩子的錯,需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努力

黑子化是社會問題,需要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應對:

  1. 政府:加大打擊犯罪力度,完善教育和福利,重點扶助弱勢家庭。
  2. 學校:強化品德教育,營造友善校園,對問題學生加強輔導。
  3. 家庭:給予孩子充足關愛,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4. 社會:成功人士多做公益,媒體少渲染暴力,營造包容互助氛圍。

孩子並非天生如此,黑子化源於社會的疏失。防患未然,需及時行動,營造良好成長環境。孩子的未來,就是台灣的未來。遏止黑子化,讓陽光重新照進校園,是我們這代人不可推卸的責任。

《蠢蛋進化論》,實際上是科學片的搞笑片?

《蠢蛋進化論》(Idiocracy) 是一部 2006 年上映的美國科幻諷刺喜劇電影,由麥克・賈吉執導,路克・威爾森和瑪雅・魯道夫主演。電影講述了一個普通的美國男人喬 (Luke Wilson 飾) 被選中參加一項祕密的政府冷凍實驗,但實驗出了差錯,他被冷凍了 500 年之久。當他在 2505 年醒來時,卻發現世界已經變得愚昧、低俗和無知。

電影裡高智商家庭生育率低,而不在意教育的 "俗人" 卻不斷生育,導致人類整體智商下降。電影裡諷刺的情節,如飲料取代水、醫學研究偏向植髮和偉哥、低俗無營養的綜藝節目和廣告滿天飛等,在今天看來已經成為現實。男主角在監獄中的獨白,呼籲人們多讀書、多思考、多用腦子,更是發人深省。

電影中對未來世界的預測,雖然誇張,但卻觸及了當今社會的一些隱憂。智慧型手機和社交媒體的普及,讓人們更容易沉溺於娛樂和即時滿足,而忽視了知識的學習和思考的鍛煉。教育資源的不平等,也可能導致社會階層固化,加劇貧富差距和文化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