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tality

A collection of 20 posts
[筆記] 聖嚴法師教禪坐
Buddhism

[筆記] 聖嚴法師教禪坐

《聖嚴法師教禪坐》是聖嚴法師在過去自我超越禪修營口述編纂而成的書籍,是最精華核心的觀念,可以幫助沒有接觸過禪坐的人在最短的時間學習禪坐。這篇文章是我結合禪修營上課心得以及讀書筆記整理而成。 「禪坐」是打坐的一種,中國人所謂的打坐,其實就是就是冥想(Meditation)的意思,但它更具體地指向佛教禪宗的修行方法。冥想和思考不一樣,思考是集中精神去想一特定的事物,冥想則讓自己的頭腦完全放鬆使之處於很寧靜、明淨、空靈的狀態。有人將這樣的活動比喻為跟自我的心靈約會。 禪修的目的:幫助我們開悟 學佛修禪目標之一:透過內在的洞察和覺醒,達到解脫和悟道。 學佛修禪的最基本要求是先有自知之明,健全人格,建立信心,最後再學習菩薩精神,培養智慧和慈悲,發菩提心。禪修功能的三個層次由低至高為:(1)身體健康、(2)心理平衡、(3)精神人格的昇華。 其中,菩薩的意思,便是用無我的智慧及平等的慈悲,發起菩提心並致力於達到佛道以利益所有眾生,自利利人的修行者。 * 如何自利? 使自己少一些煩惱,多一些智慧。 * 如何利人? 讓自己多一些慈悲的心腸,讓別人少一些苦難的困擾。 * 如何才有智慧?
12 min read
從「自我」到「無我」的三個修行階段
Buddhism

從「自我」到「無我」的三個修行階段

從自我肯定、自我提昇,到自我消融,是從「自我」到「無我」的三個修行階段。事實上,在未肯定自我之前,是無法達到無我的境界。所以,我們必須先從「自我肯定」練習起。 (這篇原本是計劃要寫在 [心得] 法鼓山 26th 自我超越禪修營 (原社會菁英禪修營) 中的學習心得,最後因為考慮篇幅長度獨立出來。) 認識自我:先要「有我」,才能「無我」 當一個人傷痕累累、支離破碎,如果我們還要他放下自我、學習無我,只會雪上加霜、滿目瘡痍。他最需要的不是拯救別人,而是關愛自己;這不是自私,而是自愛。當一個人頭破血流、心靈重傷,能夠正常呼吸,已屬萬幸。要求大海浮沉的遇溺者,去拯救另一位遇溺者,簡直癡人說夢。 相反,當他完全療癒,健康成長,充滿個人魅力;這時,
7 min read
[心得] 法鼓山 26th 自我超越禪修營 (原社會菁英禪修營)
PersonalGrowth

[心得] 法鼓山 26th 自我超越禪修營 (原社會菁英禪修營)

自我超越禪修營,原名社會菁英禪修營,是聖嚴法師為了滿足現代社會中專業人士及領導者在精神層面的需求而創立的。聖嚴法師認識到,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不僅需要物質上的豐富和技術的進步,更需要心靈層面的覺醒和提升。因此,他創設了這個禪修營,目的在於幫助社會的菁英群體發現內在的平靜與智慧,從而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並對社會作出更積極的貢獻。 我與自我超越禪修營來自於 AAMA 的同學,他在 2023 年 11 月份(25th 梯次)強烈推薦我們參加一個三天的打坐課程,那時候我正尋求新的靈感和放鬆的方式,苦於不知道如何精進冥想,覺得打坐禪修也是類似的東西,於是有興趣報名,不過四天三夜這麼長的時間實在讓我非常猶豫,尤其上網看了大家的心得也看不太出來具體收穫是什麼? 進一步了解法鼓山和聖嚴法師後,加上領域內的前輩推薦讓我下定決心參加,心裡想著「反正錄取了再說」畢竟男女各有限額,最後很幸運地錄取了, 2024 年 3 月份這時候,我正在尋求讓自己可以平靜下來的方式(從我之前寫的讀書心得就可以發現)。這個禪修營的時間恰到好處,它像是宇宙給我的一份禮物,讓我有機會暫時放下工作,幫助我尋找心靈的平靜和成長。 趁
15 min read
[讀書筆記] 越平靜越有生產力
Productivity

[讀書筆記] 越平靜越有生產力

在當今這個快節奏、高壓力、充斥著 各種超正常刺激 的社會中,我們經常尋求提升生產力和效率的方法,希望能夠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最近,我意外讀了這本書,才發現他是由《最有生產力的一年》作者所寫的書,翻開第一頁,驚訝地發現竟然出自我非常欣賞的作家之手,他的《最有生產力的一年》曾深深影響了我,講述瞭如何從飲食、睡眠、筆記到思考等生活各方面提升生產力的方法。 這引起了我的好奇:為什麼「平靜」能帶來生產力?繼續往下看讀著讀著,我的心跳不自覺地開始加速,連冷汗也不停地從手心冒出來。因為閱讀這本書的感覺,像是未來的我穿越回來,試圖告訴我自己,我正走在一條讓自己逐漸變得不快樂的路上。我還聯想起了《超越生死:李連傑尋找李連傑》這本書,不禁好奇,讓我看到這兩位作者的心路歷程轉變是巧合嗎?仔細回想,我現在的生活已經充分實現我小時候的理想和夢想了,儘管我現在正在做我熱愛的事情,將工作與生活結合在一起,但我卻不一定比過去快樂。因為我始終在追求一個看似永無止境的終點,而失去了與世界連接的能力。這本書給了我深刻的啟示:我們追求的東西永遠不在外面,而是在我們的內心。只有當我們與自己的內心連結,才能真正感到平靜
21 min read
找出自己的人生使用說明書,提升幸福與滿足
Mentality

找出自己的人生使用說明書,提升幸福與滿足

那些根據了解自己並找到自己的 人生使用說明書 來做出職業選擇的人,往往工資更高,生活品質也更高,得抑鬱症的可能性更小,人生整體的滿足度和幸福度更高。 這是因為通過深入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天賦、才能和夢想,個人能夠做出更符合自己內在需求和潛能的職業選擇。這種自我認知使他們能夠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和職業道路。當人們從事與自己的興趣和才能相匹配的工作時,他們對工作的熱情和投入度會更高。這種熱情和投入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還能帶來更多的創新和創造力使人們在實現個人價值和目標的同時,獲得更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這種滿足感來自於對自己能力的肯定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在面對挑戰和困難時,對自己的了解可以提供支持和動力,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壓力和逆境。 智商相差不到一倍,財富卻可以相差幾萬倍 這就是為什麼智商相差可能不到一倍但財富落差可以達到幾萬倍,因為他們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做出了正確的選擇。(當然,有些人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匙,這是因為他們的祖輩做了一系列正確的選擇而產生了財富不斷的疊加。) 這些選擇可能涉及職業道路、投資決策、創業機會等,這些決策將他們的努力引導到了有利於財富累積的方向,並將他們
13 min read
作為新創 CEO,如何面對不確定性帶來的恐懼,將情緒轉化為力量?
Mentality

作為新創 CEO,如何面對不確定性帶來的恐懼,將情緒轉化為力量?

科技的演進速度很快,遠遠超越了我們大腦的自然演化過程。人類的大腦仍然使用著遠古時期幫助我們在野外求生發展出來的情緒反應機制。 大腦發展出來的情緒反應,如恐懼和憤怒,本質上是一種保護機制,讓我們迅速應對可能的威脅或危險。這種反應在遠古時期對於生存至關重要,但在現代社會,這些本能反應往往對我們不再有實際的幫助,甚至可能給我們的決策帶來負面影響。 最基本且強烈的情緒:恐懼和憤怒 這篇文章談論的情緒限定在憤怒和恐懼,原因在於,它們是人類情緒反應中最基本且強烈的兩種,對 CEO 的行為和決策過程有著顯著的影響。 1. 憤怒:通常是對感知到的不公平或侵犯的反應,它可以迅速動員身體和心理資源來應對外部威脅。然而,在缺乏物理威脅的現代社會中,憤怒可能導致過激反應,損害人際關係和社會聯繫。 2. 恐懼:是對即將發生的威脅的預期反應,它使我們能夠迅速做出避險行動。在當代社會,過度的恐懼可能阻礙我們嘗試新事物或追求目標,因為我們過於擔心潛在的負面後果。 更進一步看這兩個情緒,許多心理學理論認為憤怒背後往往是恐懼和害怕。憤怒掩蓋了更深層次情緒,作為一種防禦機制,用來保護自己不受內在的恐懼和脆弱
9 min read
不婚不生的時代趨勢-探索「愛無能」現象
Mentality

不婚不生的時代趨勢-探索「愛無能」現象

愛無能,一詞最早可追溯至 2001 年由中國現代小說作者靜子所著的小說《愛無能》,並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同的文化和社會背景下逐漸演化,成為描述當代人在愛情關係中遭遇的困境和挑戰的一個重要概念。愛無能不僅僅是對愛情的冷漠或缺乏興趣,更深層次地,它指的是人們雖然渴望愛與被愛,但卻失去了建立和維持深層次親密關係的能力。 現代愛情觀的轉變 這種現象在全球範圍內日益普遍,從日本的高齡化單身問題到歐美以及亞洲其他國家單身率的不斷攀升,都在無聲地證明瞭單身時代的到來。根據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的市場調研,從 2010 年到 2019 年,全球單身人群增長了 31%,預計這一趨勢將持續到 2040 年。這不僅是社會結構變化的結果,也反應了人們價值觀的轉變。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享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和選擇,智慧型手機和交友軟體的普及極大地方便了我們認識異性,但這種方便性也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在不斷追求「完美」的過程中,我們失去了接納不完美的能力以及耐心。 這種對「完美」的追求體現在我們對於親密關係的態度,我們可以像是在交友軟體中輕易地「左滑」拒
8 min read
[譯] 無法承諾的世代: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錯失人生百態
Mentality

[譯] 無法承諾的世代: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錯失人生百態

(原文:Generation Beziehungsunfähig - wer sich nur auf sich selbst beschränkt, verpasst alles andere) 每當生活走到十字路口,我總會忍不住想,如果當初選擇了另一條路,現在的我會是什麼樣子?那些倘若當初的時刻,總讓人幻想著另一種可能的人生。就在上週末,這種思緒又在我心頭盤旋,那天我去探望住在柏林郊區的父母。 午餐後,我們散步在社群裡。這片熟悉的地方承載著我的童年,但總感覺與我心中理想的生活相距甚遠。然而,當我們在那個寧靜的周日漫步時,我不禁開始比較自己與父母過去的生活,思考他們在我這年紀時的生活狀態。 他們結婚、擁有房子、孩子和兩輛車,生活井井有條。相比之下,我好像在他們的人生地圖上迷失了方向。我並不是唯一有這種感覺的人。 相比上一代,我們更晚出社會 在我周圍,大多數三十齣頭的人並不擁有房子、汽車,甚至連孩子的計劃都還沒有 —— 他們大都住在合租的公寓裡,生活似乎還沒有準備好迎接家庭的責任。 文學評論家馬塞爾・賴希 - 拉尼茨基曾抱怨,
7 min read
深度思考力與好奇心:活用 AI 的關鍵
AI

深度思考力與好奇心:活用 AI 的關鍵

儘管我們已經有了像 ChatGPT 這樣的工具,當下的現實是,大部分人只能拿它用來進行簡單對話。從人類對世界的理解,對邏輯的掌握,以及抽象思考能力的平均水平來看,整體的表現實在令人哀傷。 算力,是對愚蠢人類的「容錯」能力。(出處:人工智慧和傳統行業的思考) 從企業角度來看,現狀亦是如此。業務部門經常抱怨研發部門開發的系統功能不易使用,而研發部門則認為業務部門無法清晰地提出需求。 我們都是人類,我們都使用自然語言來溝通,理應不存在溝通困難。然而,可悲的事實卻是,業務需求是對客觀世界的抽象和歸納,而功能的實現則是從基本能力開始,逐層具體化和堆疊,這兩者從未能夠完全對齊。 人工智慧可以填補自然語言的溝通鴻溝,但卻無法解決人類的邏輯和抽象能力遠遠跟不上的問題。 沒有人能夠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識,即使你掌握了眾多的生產力工具和知識圖譜技巧。但是,電腦不同。理論上,電腦可以輸入人類社會有史以來的所有知識,並使用最基礎的邏輯來關聯這些知識,這是任何一個人腦在有限時間內無法做到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ChatGPT 的某個意義在於「為人類彼此提供一個更好的溝通介面」。(如:幫助業務部門更加清晰地
10 min read
脈輪覺察冥想:情感和身體之間的微妙連接
Mentality

脈輪覺察冥想:情感和身體之間的微妙連接

隨著生活的忙碌和壓力,我們常常忽略了自己身體和情感之間微妙的聯繫。 最近參加了一個特別的活動,讓我更深入地理解了這個主題,這也促使我寫下這篇文章。這個活動叫做「下班後的自我覺察:脈輪覺察冥想」,儘管我之前對脈輪和情感之間的關聯性有一些瞭解,但這個活動帶給我更多的啟發和洞察。 脈輪覺察冥想是一個特別的體驗,旨在幫助參與者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情感和身體之間的聯繫。這次活動由身心療癒引領老師 Cathie 所帶領,她擅長身體症狀、情緒和靈性層面的探索和療癒。 在這個獨特的體驗中,我們深入探索了脈輪、冥想和情緒觀察之間的關係。我希望在這篇文章中分享我所學到的一些關鍵觀念和啟發。 脈輪,對應身體不同部位的能量中心 首先,談談脈輪是什麼。脈輪通常被視為印度瑜伽的一個概念,代表我們身體的不同能量中心,與中醫的穴位有一定的相似性。脈輪以不同的顏色和位置來標示,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檢查自己的生理狀態。藉由觀察脈輪的良性反應和失衡症狀,我們可以初步瞭解自己的身體和情感狀態。 舉例來說,談到情感,腸胃可能是身體中對情緒最敏感的器官之一。你是否曾經因壓力而感到胃部不適?或者因憤怒而感到腸胃不安?這並不是
11 min read
為什麽人到 40 歲不信命,就是悟性太差?
Mentality

為什麽人到 40 歲不信命,就是悟性太差?

為什麼是 40 歲?這個道理很簡單。普遍的來說我們 21 歲大學畢業開始謀生了(讀研究所也是用謀生手段的一種),所以到大學畢業之後,然後你再去讀碩士或者讀博士,它確實是有一個擇業選擇在裡邊了。它屬於另外一件事。那麼精神成長做過學習階段,為了方便,就算在 20 歲左右結束(剛好是成年人的年紀)。 結束了以後呢,你走到社會生活中去了。走到社會生活中去了以後,到 40 歲經過多少年?20 年。這 20 年的生命感受,這 20 年能與能的互相比較,你有足夠的材料,讓你看到成功與失敗。所謂成功與失敗,直至外在的富貴程度、貧賤程度。 這些事情你終於發現,不歸個人管,它是有命的。 那麼在這件事情上展開邏輯的討論,是不可能的。 這些事情不歸個人管,它是有命的 所以我說要悟性。 憑什麼這麼說?為什麼 40 歲必須信命?命的根據在哪裡?
9 min read
[讀書筆記] The Master Key System:世界上最神奇的 24 堂課
Mentality

[讀書筆記] The Master Key System:世界上最神奇的 24 堂課

《世界上最神奇的 24 堂課》(另一種我比較喜歡的翻譯是:《財富金鑰》)這本傑作,是由精識的查爾斯・F・哈奈爾(Charles F. Haanel)所傾心創作。該書的核心理念根源於 "吸引力法則",這種理念堅信人們的思想能夠塑造他們的現實生活。 朗達・拜恩在其著名的《秘密》中,多次引用了查爾斯.哈尼爾的《世界上最神奇的 24 堂課》中的精闢見解。
12 min read
ChatGPT 使用心法,開放心態是善用 AI 技術的關鍵
ChatGPT

ChatGPT 使用心法,開放心態是善用 AI 技術的關鍵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工智慧肯定會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每當新技術出現時,總是會有一些人對其抗拒,認為傳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 讓我嘗試用 ChatGPT 生成的寓言故事來表達我對這個觀點的看法: 有一個名叫老李的資深工程師,他的一生都在用 Emacs 這編輯器寫程式,並且因此自豪。 他經常與他的同事們爭論這才是比 Vim 更好的編輯器。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Visual Code 這種現代化的生產力工具逐漸成為主流。 大部分的人都選擇使用 Visual Code,因為它更方便、更高效。 然而,老李始終無法適應這個變化。他依然沉浸在過去的成功中, 堅持認為使用 Vim 和 Emacs 才是真正的工程師。 就在這時,一位年輕的程式設計師小張加入了他們的團隊。小張熟練地運用 AI 技術,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認為 AI 只是一個生產力工具,能幫助人們更好地完成工作, 並不會取代人的創造力和情感。 老李看到小張的成功,心中產生了濃厚的排斥感。他認為這些年輕人都忘記了真正的藝術。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
6 min read
MBTI -16 人格中的 INTJ(建築師)
Mentality

MBTI -16 人格中的 INTJ(建築師)

基於榮格心理學理論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一種心理測試,旨在測試人們在認知、情感和行為方面的偏好,以了解他們的性格類型。 MBTI 測試基於卡爾・榮格(Carl Jung)的心理學理論,分析人們在四個維度上的偏好,這些偏好被組合成 16 種可能的人格類型,每種類型都有其獨特的特徵和行為模式。 MBTI 中的四個英文字母代表以下意思: 1. 第一個維度:外向(Extraversion,E)vs 內向(Introversion,I) * 外向:喜歡和他人交流互動,喜歡社交活動 * 內向:喜歡獨處,專注於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1. 第二個維度:感覺(Sensing,S)vs 直覺(Intuition,N) * 感覺:注重具體細節,關注現實情況 * 直覺:
37 min read
[筆記] 《破框能力》 - 先行動再思考,「由外而內」成為高效領導者
Management

[筆記] 《破框能力》 - 先行動再思考,「由外而內」成為高效領導者

很多傳統的領導力培訓或輔導課程的目的是改變你的思考方式,教你學會反思你是誰,以及你要成為誰等問題。的確,自省和反思是成為一名成功者的黃金法則,它們能讓你認清你當下的能力以及領導方式,但是我們會發現,當下的想法恰恰是阻礙你繼續前行的絆腳石。所以你需要改變的是思考方式,而只有一種方法能改變它:改變你的做事方法。 由外而內,透過行動改變身份認同 亞里斯多德發現,一個人如果表現得很有美德,那他最終會成為一個有美德的人,即多做好事就會變成好人。 這個說法得到很多社會心理學家的證實,研究顯示一個人若改變了他的想法,是因為他的行為先發生了改變。簡單來說,改變是由外而內,而並非由內而外產生的。如果我們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就要學會「先行動後思考」。 這與普遍所熟知的學習順序的矛盾在於,在改變的過程中,我們會先看到結果,即改變讓我們產生了什麼樣的感受,身邊的人對我們的改變有什麼樣的反應,之後我們才會開始思考,把外在經歷內在化。換句話說,我們要先在行為上表現得像一個領導者,而後才會像領導者一樣思考,如同書名 ACT LIKE A LEADER, THINK LIKE A LEADER。 一
28 min read
體驗心得 - [ness x infinium]  告別焦慮.靜心療癒日
Life

體驗心得 - [ness x infinium] 告別焦慮.靜心療癒日

透過兩個半小時,吃了冥想全餐 這兩個半小時的工作坊,有五位老師:從諮商心理師帶領了解自己內心感受開始,到手碟音療敲擊放鬆心靈,以瑜珈拉伸肢體、呼吸調息冥想梳理思緒,最後以昆達里尼瑜珈,連結神經元,抒解累積腦中深層壓力的多元療癒體驗。 心靈健康討論、冥想介紹 (30 mins) 引心創辦人 Danny 分享創辦引心的過程與故事,冥想經驗和個人的修行方式。諮商心理師 Veda 將分享有效化解憂鬱、壓力、負向情緒之方法與如何活出喜悅的生活品質。 手碟音療 (30 mins) ⼿碟 (Handpan) 是⼀個新興樂器,被譽為 21世紀地球上振動頻率最高的樂器。⻄元2000年由瑞⼠藝術家 Felix Rohner 和 Sabina Schärer 共同研發,聲⾳空靈、親近⾃然,玩法多樣無過多限制,這讓手碟成為相當優雅且激發創意的樂器。 意識即是能量,高我是覺醒意識,屬高度振動的頻率,
5 min read
親密力量工作坊—關於感受所有的一切
Mentality

親密力量工作坊—關於感受所有的一切

親密力量工作坊是由自己開始的一段旅程。從自己開始,再到整個世界。當我們可以跟自己自在的相處,我們就可以在整個世界悠遊。親密力量工作坊會帶給我們的,是一個能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創造親密的能力」。 親密力量工作坊 - 繽紛人生 一開始因為課程名稱的關係,對於「親密」我一直都是比較抗拒的,因此對這個工作坊也不是那麼感興趣,後來主要因為看到上過課程的人呈現確實都能讓我感受到相對來說沒有距離好接近。謝謝工作人員活出了感染讓我願意走進教室。 真正的聆聽:不帶有任何評斷,只有同理 課程開始,我的抗拒與以往的工作坊一樣明顯,我認為自己不需要被欣賞,不需要被同理,只要我自己認可就行,事後看,這些都是我創造「親密」與「慷慨聆聽」的阻礙。 溝通最重要的是聆聽。透過這個工作坊我才知道原來聆聽是有分不同程度的。過去的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表面上有在聽,實際上根本沒聽進去。聆聽的最高境界說來很簡單,就是「只有聽」,沒有任何的主觀評斷,並能讓別人收到你對他的同理。我在溝通上的阻礙就是我從來也不同理我自己,自然很難做到對他人的同理。 親密工作坊也屬於蛻變工作坊的範疇,過程中的練習再度
13 min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