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回你的時間,才能買回你的自由

買回你的時間,才能買回你的自由

「這是我 2023 年最推薦的書籍。」多虧 MeetAndy 創辦人布丁的大力推薦,我抓緊在春節假期把這本書啃完,跟其他時間管理書籍不一樣的是,這本書面向創業者,重點是教會讀者怎麼做,不只是心法,還有方法。很多內容不是我一篇文章就能涵蓋的,況且我認為的重點未必跟每個人都不同,如果你是創業者,你的書櫃絕對不應該少了這本書!


創業者總是以為,只要再拼一點、多擠出一些時間,就能擺脫忙碌,但這往往只是錯覺。創業者經常被「忙碌感」綁架,認為一切都要親力親為,才算踏實。其實,這背後常藏著一種「對混亂的成癮」—— 以為不斷投入時間就能解決問題,卻反而深陷壓力的沼澤。

檢查 Buy Back Rate (BBR)

為什麼創業者總是覺得時間不夠?

Dan Martell 在《Buy Back Your Time》裡提到,創業者最容易在不知不覺間切換五種「時間刺客」角色:

  1. 拖延者 (Staller):總愛把工作往後延,導致無止境的焦慮。
  2. 急速狂 (Speed Demon):一味求快,結果品質和細節都失控。
  3. 監督者 (Supervisor):在微觀管理和控制他人上花太多力氣,浪費了雙方的時間。
  4. 節省者 (Saver):過度謹慎,反而錯失機會和關鍵決策。
  5. 自我藥療者 (Self-Medicator):靠無效或不健康的方式(例如過度娛樂)來逃避壓力。

如果你沒有意識到自己正被「混亂成癮」拖著走,就會在這五種角色間輪流切換,而工作效率卻不斷下滑。最終,你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但真正具有策略價值的事情卻沒有任何進展。

破解時間迷思,應用 DRIP 矩陣

作者提出了「Audit-Transfer-Fill」的買回原則,也就是先檢視(Audit)自己時間的去向,再把能外包或委派的工作轉移(Transfer)出去,最後用省下的時間投入(Fill)最有產值、最能激發你熱情的工作。但要知道,這不只是把瑣事交給別人、然後自己去娛樂,而是重新投資到真正重要的任務上

核心工具便是DRIP 矩陣

  • Replacement (替換):能帶來高回報,但也很消耗你的精神。這就是許多創業者卡住的地方 —— 它看似「非我不可」,其實只要你的 Playbook 做得好,你就能放手給他人。
  • Investment (投資):不一定立刻能賺錢,但能讓你保持動力。例如進修、發展新產品想法、培養團隊。
  • Production (生產):能帶來財富,也讓你充滿熱情。你應該盡量把自己的精力投註在這裡。
  • Delegation (委派):任務本身賺不到什麼錢,還會耗掉你的能量。該盡快讓別人處理。

很多人跌在Replacement這個象限,因為那通常是你最熟悉、最有價值的事。「最擅長也最值錢」的工作,往往最耗你的精力。要跨過這個瓶頸,需要按部就班地思考:自己當前在什麼層級?是不是該招聘某位關鍵人才(Key Hire)?這就是 Dan Martell 所說的「三種等級的 trader」:用時間換錢 → 用錢換時間 → 用錢賺更多錢。如果你總是捨不得放手,便只能停留在第一層。

如何買回你的時間?打造真正運作的團隊

公司越大,不應該讓創辦人越痛苦。如果你發現自己每天都在救火、批改細節,可能是你試圖當「全能救世主」,卻忽略了團隊自我運作的重要性。

放下小我,用 Playbook 讓團隊自動化

Dan Martell 強調,要買回時間,就得「複製自己」。秘訣在於把你腦中的決策流程,透過文件或錄影的方式輸出成 Playbook,讓團隊成員能「學習你的思路」,而不只是看一堆雜亂的指令。

  • Camcorder 方法:直接錄下你執行任務的過程,順便講解為什麼這樣做。再由他人將影片整理成標準作業流程。
  • 持續性執行:一旦 Playbook 成形,就能讓同事根據一定規範反覆操作,維持高穩定度。
  • 外包 Playbook 編寫:你甚至可以不必自己整理,只要錄完交給他人做後製和紀錄。

不只需要執行力,更需要「讓出權力」

領導學裡常提到從交易型管理到轉型領導

  • 交易型管理就是「指揮 — 檢查 — 再指揮」,結果所有問題都會擠到你面前,形成瓶頸。
  • 轉型領導則是給團隊「結果」與「衡量標準」,鼓勵他們用自己的創造力完成任務。
  • 例如 1:3:1 規則:若有人來問你一個問題,要求他先提出三個解決方案和自己的建議,再來請你決定,這能減少不必要的向上委派。
  • 若要避免「什麼都還要我點頭」,你還可透過 $50 Magic Pill(給每人一定額度自行解決小問題),或是設定明確的完成定義 (Definition of Done, DoD),讓大家知道「什麼叫做結案」。

當你願意下放權力,團隊才能擁有足夠空間發揮。你也才有空擁抱更高層次的思考和擴張。

Replacement 象限中的五個層次

如何真正掌控時間?從 Perfect Week 到 Preloaded Year

沒有計畫,就沒有自由。如果你的行事曆永遠是被動地塞滿,那你根本無法掌控哪裡是重點、哪裡能帶來最高 ROI。Dan Martell 提出兩個關鍵做法:

完美的一週 (Perfect Week)

  • 預先把關鍵工作、深度專注時段排進行事曆,避免被雜事入侵。
  • 把類似性質的任務放在同一天,減少心智不斷切換。
  • 若你的行事曆留太多「彈性」,就會錯覺自己有空檔,結果什麼雜事都塞進來。要先確定「你最重視的 Big Rocks 是什麼」,再考慮要不要接其他請求。

Preloaded Year:擴大到一年

  • 和「完美的一週」邏輯類似,只是時間跨度到一年,把 10X 願景化為更具體的 1、3、5 年目標。
  • 每季度或半年,可以集中處理特定任務,例如每三個月花兩天拜訪客戶。
  • 也要預留「真正的休息」在行事曆上,提前做好排程。
  • 若臨時出現「超誘人的機會」,先問自己:這件事「絕對值得改變計畫」嗎?如果答案不夠堅定,就別讓計畫被干擾。

買回時間後,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很多創業者在「買回時間」後,突然發現生活有了空白,卻不知該如何使用。Dan Martell 提醒,人生不只是公司,而是由七大支柱構成:健康、興趣愛好、靈性、友誼、愛情、財務、使命

  • 沒有健康,一切都是空談。
  • 興趣和靈性讓你保持創造力與愉悅感。
  • 友誼和愛情是支持你走下去的軟著陸。
  • 財務需要直視;不去面對,只會讓你在無意識裡更焦慮。
  • 使命則是你為何而奮鬥的原點。

每週給自己 15 分鐘檢視這七大支柱,看看哪兩個維度目前分數最低,下週能否做點改進。不要等到累壞了、公司出了大問題,才發現有些東西已經來不及輓回。

結語:創業者的終極自由,不是財富,而是時間

多數人踏上創業之路,往往是因為渴望有更多主導權和自由。可是公司越做越大,卻一頭栽進繁瑣的日常 —— 會議不斷,問題不斷,連睡覺都在想客戶需求。最諷刺的是,你賺到錢,但卻丟失了生活。

真正懂得管理時間的創業者,才能享受到自由的果實。買回時間,不是要你偷懶,而是讓你有餘裕去做更具價值、能量更高的任務,同時也能平衡人生的其他面向。

  • 如果你不想被「忙碌感」徹底吞噬,請開始審視自己在 DRIP 矩陣裡的工作分配。
  • 放下小我,多運用 Playbook、授權與轉型領導,打造一個能自主運作的團隊。
  • 規劃好你的「完美一週」與「Preloaded Year」,鎖定那些真正能讓公司與個人成長的關鍵任務。
  • 最後,記得檢視那七大支柱:工作從來不是人生的全部。

希望這些方法能讓你遠離「忙到沒有靈魂」的日子,真正把時間和自由一併贏回來。畢竟,創業者的創業初衷,不就是想主宰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工作綁架嗎?祝我們在買回時間的同時,也買回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註:《Buy Back Your Time / 把時間買回來》的知識含量很高也有很多可操作的方法論,可以作為創業的工具書隨時翻閱的,我強力推薦讀者親自閱讀,並且將書中的技巧應用到生活實操。

參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