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up

A collection of 32 posts
[筆記] 10 個台灣新創不能忽略的趨勢 / 簡立峰老師 - AAMA 分享會
AI

[筆記] 10 個台灣新創不能忽略的趨勢 / 簡立峰老師 - AAMA 分享會

本次我們邀請了 簡立峰老師 擔任分享者,老師將與大家分享其所觀察到台灣正在或即將發生的趨勢,從國際情勢、台灣轉型問題到新創的挑戰。 後疫情時代、ChatGPT 掀起 AI 熱潮的此時此刻, 誠摯邀請您一起來聆聽本場分享會,互相交流台灣所面臨的情勢、新創發展的新契機! 關於 ChatGPT: * 超級人工智慧之路:人類的不朽或滅絕? * 當 ChatGPT 都可以理解晶晶體,我們還有必要學習第二語言嗎? * ChatGPT 的技術原理剖析、發展歷程 世界:10 個不能忽略的生成式 AI 趨勢 趨勢一:電腦時代來臨 Computer 在台灣被翻譯為「電腦」,實際上過去都是「計算機」。台灣在這件事情算是先知,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時代:從計算機走入電腦。過去的電腦是為美國人最佳化的。 而不論最後的結果如何,促成這件事情的就是我們人類自己,AI 被我們訓練 30 年了,我們成就了今天的 ChatGPT。 趨勢二:
19 min read
《中國合夥人 / 海闊天空》經典台詞
Startup

《中國合夥人 / 海闊天空》經典台詞

實際上,「新夢想」賣的不是美國留學輔導,而是一個夢想,美國夢 * 夢想是什麼,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 * 夢想是屬於青春的,若青春不老,則人生永光。 * 也許有一天皺紋會刻上我的額頭,但卻不會刻上我的心頭 * 沒有人比無能校長去講夢想更有說服力 * 我們這代人最重要的是改變,改變身邊每個人,改變身邊每件事,唯一不變的就是此時此刻的勇氣,如果我們能做到這點,我們將改變世界。 * 中國的學生是全世界學生裡最容易失敗的,因為你們面臨的是全世界最殘酷的考試.失敗無處不在,人生如此絕望,這就是現實! * 我從來就沒有什麼夢想,我也不知道什麼是夢想,我只知道什麼是失敗, * 你有夢想嗎?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 在夢想面前人人均等 * 創業之後,發現現實跟夢想的差距 * 沒有人記得第二個登上月球的人。 創業是一個更加認識自己的過程 * 我就是為了我自己,至少我敢承認。 * 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做為一個普通人,你不能喪失尊嚴。 * 其實我們追求的不是成功而是自己的尊嚴。 * 原來真正
4 min read
你遲早要為自己工作,為什麼不從加入一家新創開始呢?
Startup

你遲早要為自己工作,為什麼不從加入一家新創開始呢?

新創公司,按照國發天使投資方案的定義:新創公司為設立時間不超過 5 年,且實收資本額或累計募資總金額不超過新臺幣 1 億元的公司。 長期目標:我們最終應該為自己工作 資訊科技不斷發展(包括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機器可以思考,能夠解決問題,甚至可以根據演算法、數據學習,有一定的認知能力並且做出行為判斷。時間拉長來看,不僅僅是從勞動力方面,現在很多只有人類才能做的工作都會逐漸被機器取代,甚至包含我們現在認為可能相對的專業人才(律師、醫師、會計師等等職業)。 在未來的理想社會中,機器人將把人類從無聊和危險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當這天來臨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是超級個體,最終運用自己的創意為自己工作。 (閱讀更多:超級個體:U 型社會的新職涯發展) 雖然這樣的想法過於烏托邦,人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在那樣的未來,任何人都應該可以為自己而工作。為自己工作意味著你繼續需要做出更多的犧牲並且承擔更多的風險,我們可能不得不承擔更多的責任並且以不穩定的收入生活,但是會越來越多年輕人意識到:如果要工作那麼他應該為自己工作。 尋求財富,而不是金錢或地位 很多人常常會混淆
13 min read
35 歲,創業的停損點
Life

35 歲,創業的停損點

我 35 歲了。 將 35 歲 丟到搜尋引擎,不難看出 35 歲是職場一個很關鍵的時間節點,對我來說同樣是創業路途中的一個檢測點。 「你可以靠個人能力在上市公司做到副總,甚至總經理或是執行長,至於你是否能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要看你的命了,甚至是出生那一刻就決定,光努力是不可能的。」過去我跟一位前輩聊起創業,他是這麼跟我分享看法的。 年輕的我聽了自然不是滋味,不是說人定勝天,只要努力一切都有可能嗎?我問了他原因,他不願意回答,表示不想打擊我的信心與熱情,並鼓勵我去做嘗試,同時也提醒我以 35 歲作為停損點,努力測試自己的極限,盡可能擴大自己未來的可能性。最後的結果會告訴我,如果超過 35 歲,看不出明確的發展與前景時,那我就不適合再繼續創業。 因此,35 歲是給我自己在創業這條路上設定的停損點,如果 35 歲到了依舊一事無成,可能就證明自己真的不是創業的料,那麼還是乖乖回去打工比較實際。 KryptoGO 不是我第一次創業,卻是我第一次作為 Founder &
8 min read
要提升公司的產出?先 Hack 身為 CEO 的你自己
Startup

要提升公司的產出?先 Hack 身為 CEO 的你自己

(這篇文章節錄自 Quora 上 "What are the best productivity hacks of startup CEOs?" 最佳回答。 因此有些內容會直接以 Mikael Cho 第一人稱來敘述。) 身為創辦人要快速發展公司同時享受生活,只能想盡辦法提高生產力。 成為有生產力的 CEO 與在生活中的任何事情上都富有生產力沒有不同,取決於您每天做出的小選擇。 看 Netflix 還是睡覺?參加社交活動還是寫銷售電子郵件?參加咖啡會議還是為投資者做報告? 記住自己所做的每件事都有機會成本。 有生產力的 CEO 不是代表花更多時間在公司上,而是將你的時間花在正確的地方上。 你生產力水平是將你的初創公司推向成功的最好方法之一,畢竟創業是由成長來定義的。增長是通過一段時間內的指標(通常是收入/用戶)來衡量的。如果你可以操縱時間(即做得更好更快),那麼你將有機會建立成功的公司。通過合理安排時間,你可能會參與額外的產品實驗,從而獲得更多收入。你可能可以有更多幾天時間來考慮可以讓你獲得重大曝光的營銷策略。 作為 CEO
10 min read
執行比想法重要?不要再安慰自己的沒想法
Startup

執行比想法重要?不要再安慰自己的沒想法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提到了「改變世界的產品,在最初的時候往往不被看好」,如果我們重新檢視當今這個市場,要有世界級的成功透過 Lean Startup 可能是行不通的了。我們生活中出現許多例子:手機、電腦、汽車,這些都不只是更快更好或是更便宜,他們都還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並且創造出截然不同的市場。 市場的規模無法直覺的估算出來 這篇文章說明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地看待一個市場規模,一件事物我們都可以很容易理解一個東西變得更好和更便宜的時候,可能會進一步搶佔多少份額,進而算出市場大小。但是我們如果要從根本上了解或是開發某個事物的市場潛力的時候,這種評估方式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同時考量: 1. 以市場現況,這個東西如何變得更好和更便宜?現在都是誰在購買它? 2. 當它變得更好和更便宜時,還有誰會購買它?以及如何使用它? 第二個問題是非常難的,回看歷史,如果汽車只是替換現存的馬車(存量),那麼汽車絕對沒有今天這樣的產值。重點是消費行為引發的改變,進而創造出來的市場(增量)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 偉大的創業,想法可能比執行更重要。 那麼,我們又如何衡量一個想法是否能獲得巨大成
3 min read
採用精實創業不會獲得巨大的成功?
Startup

採用精實創業不會獲得巨大的成功?

精實 在創業中非常普遍的精神,我自己也秉持著這樣的精神在創業。透過 Tempo 的分享看到 Twitter 如此熱烈的討論串引發了我的興趣。 馮彥文 - 非主流意見 2:Lean Startup 不一定是合適的創業流程啊我沒 Keith 這麼武斷... 在 Twitter 上 Andrew Chen 問說: What is your least popular but deeply held opinion on tech/startups? 如果要你選一個你自己不讚同,但是卻熱烈被創業圈擁護的觀念是什麼,? Keith Rabois 在該動態下方留言:「精實創業方法保證失敗。」 他的論證點就是這十年來從來沒有一個偉大的上市公司在創業的最初是使用精實創業起家的。所以他認為:如果你要創造一個偉大的事業,使用精實創業都是沒有用的。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看完整串討論後,我認為爭議在精實創業的定義,按照精實創業嚴格的定義來看,確實很難為創業帶來巨大的成功。
7 min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