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say

A collection of 19 posts
當寫作成為少數人的選擇,未來的思考會如何分化?
Writing

當寫作成為少數人的選擇,未來的思考會如何分化?

如果有人告訴你,幾十年後,會寫作的人會像今天的鐵匠一樣稀少,你會相信嗎? 最近,我讀了 Paul Graham 的一篇文章《Writes and Write-Nots》,感觸頗深。他提到,隨著 AI 技術的普及,我們可能正步入一個分水嶺:寫作能力將不再是一項普遍具備的技能,而會成為少數人的選擇。 他的觀點深刻地探討了寫作這項技能的未來,甚至延伸到它對思維能力的影響。這篇文章啟發了我,也讓我重新審視了寫作與思考之間的關係。因此,我想透過這篇文章與大家分享這個有趣且發人深省的話題:AI 技術是否正在無聲無息地奪走我們的寫作能力?而這樣的未來,究竟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寫作是人人需要,卻難以掌握的核心技能 寫作是所有技能中最矛盾的一種。 一方面,它幾乎滲透到每一個職業:從學生的作業到高管的商業提案,無一不需要清晰的文字表達。而且,越是聲望高、影響力大的職業,對寫作的要求就越高;但另一方面,寫作卻又難得驚人。它需要的不僅是語言技巧,更是一種清晰的思維能力。 正因如此,寫作成為一種高壓的技能需求。這種壓力甚至讓那些頂尖學者也不得不向抄襲低頭。他們抄襲的內容常常是一些簡單的陳詞濫調,讓
7 min read
《讀書心得》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
Essay

《讀書心得》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

孩童生活對人的一生影響巨大 "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7 and I will show you the man."  ― Aristotle 人的性格和行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早期經驗和教育塑造的。要怎麼樣才能讓一個人長大了以後,內心還能得到喜悅和快樂呢?就是讓他在童年的時候獲得愛和安全感。一個在內心有着愛和安全感的人,知道自己的爸爸和媽媽是愛自己的人,今後接受什麼樣的打擊,他都能夠有能力反彈起來。 我們可以從 The Up Series 紀錄片看到,人在長大以後,所受的種種的這些痛苦、傷害都和你童年時候的經歷有着非常大的關係,到 60 歲也難以改變。 但是在現代社會,爸爸們面臨著諸多挑戰。工業化導致了許多爸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席,因為他們需要應對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問題。 壞爸爸通常對孩子疏於關心,導致父子關係不親密,甚至可能在情感或身體上使用暴力。評判壞爸爸的標準是,他們沒有將孩子視為有獨立思想的人來關心和愛護。好爸爸不僅僅是讓孩子吃好穿暖,教育孩子遵守規矩的人,更重要的是可以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
23 min read
Meme 迷因經濟:Web 3.0 的新文化現象
Web3

Meme 迷因經濟:Web 3.0 的新文化現象

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世代的價值觀、消費習慣、和對科技的接受度,這些都在無形中塑造了我們的數位生態系統。 現今,Z 世代和 Alpha 世代的人群已成為主導數位空間的主力軍,他們與前幾代的人在網路使用和消費行為上有顯著的差異。對他們來說,數位空間並非只是一個工具或平臺,而是他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甚至是他們社會身份的延伸。他們的數位本能使得他們在面對新興的 Web3 環境時,能更自然地接受並適應其中。 這些新世代的人已經習慣於透過網路進行互動,分享,甚至創造,他們在追求表達自我,社群參與以及價值創造上有著更高的要求。迷因(Meme),作為一種強大的文化表達方式,從這種需求中獲得了生態位。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迷因經濟不只是 Web3 的一種新文化現象,它更是新世代在這個數位世界中,對於自身角色和影響力重新定義的體現。 世代的差異導致不同的使用習慣與態度 這篇文章分析了四個世代對於網路和科技的使用態度: 1. Baby Boomers 世代(1940-1970 年出生):對他們來說,網路主要是社交媒體,如 Facebook 或是 Line,用來與親友互動,獲得在地的資訊,
7 min read
Essay

白手起家,不到 25 歲成為千萬富翁的感覺是什麼?

在 Quora 上有上問道:「白手起家,不到 25 歲成為千萬富翁的感覺是什麼?」,這個問題沒想到真的吸引了不少千萬、億萬富翁匿名回覆。回答非常精采,我們或許無法年紀輕輕就成為千萬富翁,但至少可以看看他們成為千萬富翁後的感受。 註一:原文中是寫百萬富翁,但文中以台幣換算,故為千萬富翁。 註二:以下部分內容使用原回答的第一人稱描述。 富有後的改變? 年輕時賺到大錢是個很特殊的感覺。 瘋狂購物不會因為價錢而汗流浹背,可以買棟豪宅、買台名車、大啖美食,或是選個高級飯店好好度假,甚至可以招待那些無法負擔這些消費水準的朋友一同享樂。不必擔心要存多少錢才足夠負擔小孩的教養費、退休後的生活以及昂貴的醫藥費,如果從這些角度來看,成為千萬富翁的確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除此之外,開始花錢做自己想做的事,例如:學習義大利語,跳騷莎,像專業攝影師學習攝影,學習烹飪。最後驚覺原來這些事情只需要比平均略高的薪水就可以完成了,而千萬的財富對他們而言,其實也不多。有了錢,就會發現原來自己的財富無法擁有私人飛機,而生命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擁有得越多,越是害怕失去,而這樣的財富也沒有辦
11 min read
Essay

時數的迷思

回憶起以往聽上榜學長們分享心得時,多數都會強調他每天讀多久多久的書,台下學弟們聽得熱血握拳,好似只要跟學長花一樣多的時間讀書,最後就可以考取自己心目中的名校。工作後,大家改為談論工時。當聽到他人薪資福利比自己好,難免會以工時自我安慰。花很多時間最後卻名落孫山的,總是抱怨那是別人運氣比較好;花很多時間卻得不到相對報酬的,總委屈地認為他該領得比別人多。 在我看來,比較這些時數完全沒有任何意義。一天讀書 12 小時,但你不知道他打盹、分心、發呆佔了多少時間;一天讀書 4 小時,但你不知道他大學四年來打下的基礎有多深厚。工作到凌晨二點才下班,但你不知道他幾點上班、下班前有沒有其他業外活動;工作到晚上六點就下班,但你不知道他六點上班且工作時心無旁騖。 強調讀書時間的在我看來無非是想炫耀自己天資聰穎、或是告訴大家他不是靠運氣上榜的。而常常把工時掛在嘴巴上的,大概也真的只剩工時可以說嘴。當效率好的人被迫長時間工作,代表工作量分配不均、不然就是苦力活居多得用時間來換。最慘的情況就是當主管無法分辨部屬的績效時,導致效率較好的人也只好為了考績而留下。 工作時數長容易讓人產生倦怠感。文化與風
2 min read
Essay

下班吧!加班並不會提昇你的產能

最近讀了「笑談軟體工程」(推薦!)後,對於加班這件事突然很有感觸,網路上也已經不少人批評過台灣責任制的亂象,我也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引述一下書上所說的,很白話卻深刻地描述了大家可能經常遇到的情境: 老闆要做夢,鄉民們也犯不著吵醒他,但是又要保護自己在夢醒時分不會遭遇不測。 因此,雙方發展出一套遊戲規則 --- 加班。 老闆內心獨白:我的員工好認真,每天加班到凌晨12點,假日也來上班,統一大業指日可待。 員工內心獨白:我每天都加班,假日也來加班,東西做不出來也不能怪我。 有了「加班」這個方便法門,老闆不用傷腦筋去提昇管理績效,員工也不用傷腦筋去改善做事方法。 反正,「這是主流」啊,順著潮流走就對了。 這段內容提到了很重要的觀念:效率。我們應該想辦法在有限的黃金時間內做最多的事,而不是盲目的投入更多的時間冀望可以因此得到更多的產出。 如果我們的體力不會隨著時間減少,那倒好辦,大不了犧牲掉自己的娛樂時間罷了。但人不是鐵打的,尤其是知識工作者,工作效率會隨著工時拉長的遞減,以工程師來說,可能就因為這樣而不知不覺的在自己的程式中埋下臭蟲,每天睡覺時間不足,到了
4 min read
Essay

事情永遠做不完,怎麼辦?

今天在 Quora 看到了這個回答,心有戚戚焉,這答案真好! Q:「在職涯中學到最重要的一課是什麼?」 A:「專注在可以提高你生產力的事情上。」 就如大家所熟知的 Pereto 80-20 法則一樣,工作永遠不可能做完,按照這個理論,在職場的 80% 貢獻或影響都來自於我們 20% 的工作時間,如果一個禮拜工時以 40 小時計,大概就是 8 小時。關鍵在於,有沒有辦法只用 10%(4-Hour) 的時間造成最大的影響? 想要達到 4-Hour Week,我們必須: 1. 減少完成單一工作項目上所必須的時間 2. 增加自己在該工作項目上的影響力 Edmond Lau 舉了幾個很不錯的例子: **指導新人:**為了避免耽誤到自己的工作進度,通常大家只願意花 1% 的時間去指導新人。但是卻沒有想過你浪費了新人 99% 的時間。
3 min read
Essay

Evernote CEO:請不要創業

(圖片引用於五斗米靠腰) 「請不要創業,至少不要因為錯誤的動機而創意」,Evernote CEO(Phil Libin) 在一場演講中提到。 錯誤的動機? * **金錢:**95%-99% 的創業者最後都是失敗收場的,透過創業賺到的錢期望值是遠比你去一家大企業,乖乖的當好一個好雇員還低的。所以如果你想賺錢,透過你的天份跟才能好好找份工作吧! * **權力:**有些人創業的原因就是不想被人管,想要自己當老闆掌握權力管人。這是個誤解,事實上對創業家而言,除了自己以外,大家都是你的老闆。沒錯,除了客戶、股東、合作夥伴、與使用者外,就連員工都是你的老闆!畢竟你只是個新創公司的 CEO,你能提供的只有願景,實際上對員工來說,外面有著更多更好的工作選擇。所以,討好你的使用者之外,別忘了討好員工。如果你想要真正的權力,Phil 建議你從軍或從政(笑)。 * **無聊:**這可以是個創業的理由,但遠不足夠。單單只是因為無聊,希望創業可以改變現狀的話,建議你冷靜下來仔細想想創業後所有可能的開銷。收集多一點薪資條等到你真正決定好創業的目的吧! * **自由:
5 min read
Essay

學習新事物必經的四個階段

Four stages of competence,無意間看到了這心理學中的學習模式,深有同感。似乎沒有標準的中文譯名,就用比較白話的方式翻譯好了:) 第一階段:不自覺的不勝任 (Unconscious incompetence) 想學習新事物最難也最痛苦的莫過於 “You don’t know what you don’t know."。要學什麼都不知道,連個著力的點都沒有。這也就是為什麼學校教育有其重要性:至少師父引你進門了。大部分的人在學習新事物往往因為無法突破這個階段而放棄。就好像要從零開始學習一個程式語言之前,至少得知道該參考哪本書或是哪些網路上的資源,否則,你連語言本身長什麼德性都不曉得,又該從何學起呢? 第二階段:自覺的不勝任 (Conscious incompetence) 在這個階段,雖然能力不足,但已經有個努力的方向。舉例來說,買了參考書籍來學習寫程式,你當然知道首要任務就是把內容讀懂,接著就是不斷再不斷地努力練習。 第三階段:自覺的勝任 (Conscious competence) 當你讀完了一本基礎程式語言入門,你可能會想找些進
3 min read
Essay

成功的 8 個祕訣

今天看了一段三分鐘的 TED 小短片,雖然只有三分鐘,但是資訊密度極高,真的是一場很棒的演講,非常值得放下手邊的工作花個三分鐘來聽聽「Richard St. John’s 8 secrets of success」。 1. Passion:不要為錢工作,為熱情。找出你願意付錢而工作的工作。(Doing for love, money comes from anyway) 2. Work:努力工作!但別忘了你是在享受工作。 3. Focus: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全力以赴。 4. Persist:成功的必要因素,要有毅力熬過 CRAP (Criticism, Rejection, Assholes, Pressure)。 5. Ideas:創意靈感的產生沒有捷徑:Listen ->
1 min read
Essay

我們真的有必要這麼懼怕核洩漏嗎?

因為日本福島大地震而引發海嘯,間接導致核心反應爐無法進行冷卻,而有核洩漏的風險。也因為這樣,導致全世界人人自危,開始討論核電廠的存廢問題,尤其接近 2012 總統大選,一堆政治人物就趁機操弄這個議題…,隨便列列就有一大串: 1. 非核家園 蘇貞昌:要有共識 2. 謝長廷嘆台日反核失敗 吹奏陶笛祈禱 3. 反核大遊行 蘇謝現身挺 3. 謝長廷:非核家園 節節敗退 4. 反核大遊行 籲加速廢核 5. 蔡提廢核時間表 蘇:應專業評估 幸虧不是每個人都隨雞起舞,看一下反對廢核的新聞: 1. 廢核路迢迢 全國省1年電 不夠台積電用1年 2. 2025廢核?台電:不切實際 當然,我不是說廢核不好,但這議題不應該是被政治人物所操弄,底下的有一些比較有意義的討論: 1. [mobile01] 哪一個國家是不採用核能發電的? 2.
4 min read
Essay

設計品味

好的設計通常具有什麼特色? 1.  好設計是簡單的。從數學到繪畫都聽得到相同說法。簡單是指「美」在於寥寥樹種精心挑選的結構元素,而不是堆砌表面的裝飾品。(裝飾本身沒有問題,當裝飾掩蓋了乏味的形式才有問題。)在繪畫中,精心勾勒的幾筆靜物,反而筆濫用華美但無意義的反覆筆觸(例如花邊)更為引人入勝。 2. 好設計歷久彌新。在數學中,每個定理都是永恆的,除非它本身有物。哈迪說:「醜陋的數學沒有長存的價值」,意思是說:**如果某個東西是醜陋的,一定不是最佳解決方案。**一定還有更好的方式,最後一定會有人發現。 3. 好設計解決正確的問題。 4. 好設計會引發聯想。例如說,好的建築應該能融入居住者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讓居住者照著設計師畫好的圖生活。對軟體而言,這項規則提供使用者能自己組合的基本元件,就像玩樂高積木一樣。在數學中,則是說某個證明若能變成許多新工作的基石,一定優於困難但無法引導未 來發現的證明。在科學中,引證次數普遍被視為價值的粗略指標。 5. 好設計通常會有點好笑。這一點不一定完全適用。傑出的設計不一定會好笑,但在缺乏幽默感的事物中卻也很難找到稱得上傑出的設計。
11 min read
Essay

真正的「財富」

製造財富 財富不等於金錢,財富存在的時間就跟人類的歷史一樣久遠,事實上,比人類存在更久,就連螞蟻也擁有財富。今年是種比較近代的創造物。財富是最基礎的事物、財富是我們需要的事物。財富是你想要的東西,並非金錢,金錢只是移動財富的方式。 財富不是固定不變的,小孩知道自己可以創造財富,儘管它們不曉得自己知道。如果要送朋友禮物,而身上又沒有錢時,你會自己做。 老爸財富模式(Daddy Model)與現實最大的分歧,就是勤奮工作的評定,老爸模式看工作的努力程度而支付報酬。但現實世界中,財富是由一個人實現的成就來衡量,而不是其努力程度。如果我用牙刷幫別人漆牆壁,屋主不會因為我的辛苦而多付我錢。 如果一個人想致富,我想最好的機會莫過於自己創業,或是加入新興創業團隊。 創業通常牽涉到科技,「高科技新創企業」反而像是個重複同語義的贅詞。新創企業就是成立一間處理艱深科技問題的小公司。 就經濟學的角度,創新可以想像成壓縮人的一生經歷至短短數年中。與其庸庸碌碌的工作四十年,還不如用盡全力工作四年。科技產業中,這份衝勁將帶來豐厚的回報,快速工作為你帶來額外報酬。 **工作上的不變法則:
10 min read
Essay

永保懷疑

找出不可說的禁忌 在每一個時代,人們都會相信一些可笑的事情。如果持有相反的意見,當時的大眾信念會為你惹來一身麻煩。如今,我們的時代有什麼不一樣嗎?對於任何唸過一點歷史的人來說,答案几乎是百分百否定。如果我們是歷史上頭一遭可以把事情做對的時代,那麼一定是非常非常巧的巧合。 我們不能說些什麼?想要找出答案的四個方法: 1. 就是看人們因為說了什麼而陷入麻煩。找出會被未來嘲笑的禁忌的另一個方法,便是注意這些標籤。以「性別歧視者」為例,想想哪些主張會被貼上這些標籤,然後捫心自問,這是真的嗎? 2. 回顧過去:回顧曾被接受,但現在卻難以置信的事情。 3. 檢視禁忌如何發生。道德流行如何興起?為何會被採納?如果我們可以瞭解這些機制,我們也許就能夠在自己的時代裡找出解答。 4. 觀察流行的機制,試著預測他所禁止的事情。 這些技巧無法找出所有我們不能說的事情。我可以想到某些不是鬥爭產物的禁忌。我們有許多禁忌根植於過去的觀念。但是這項技巧可與前面的四種方法結合,找出許多我們想都不能想的想法。 為什麼要找出不可說的禁忌? 1. 單純的好奇 2. 不喜歡被誤解。如果像其他
3 min read
C

駭客與畫家

節錄自此 駭客(Hacker)良好的壞習慣 對大眾媒體來說,「駭客」指的是某個入侵電腦的傢伙。在程式設計師心中,它卻代表著優秀的程式設計師。但是這兩種意義具有連結。對程式設計師來說,「**駭客」最主要的字面意義就是支配:一個隨心所欲操控電腦的人 **– 不論電腦想不想。 還可以更混亂一點。「駭」這個名詞也有兩種意義。它可以是讚美,也能是羞辱。當你用某種難看的方法來做事時,叫做駭。當你用很聰明的方法、顛覆原有系統時,也叫做駭。這個字通常是以前者的意思出現,而非後者,可能是因為難看的作法總比高明的作法還常見。 不論你相不相信,這兩種概念也一樣相互連結。難看和創意的確有共同點:打破規則。這兩種打破規則的作法之間,具有連續性的漸進過程,從一般的難看(改裝腳踏車)進步到非常有創造力(推翻歐幾里德幾何學)。 所謂的Computer Science 電腦科學,是一個許多不太相關的領域混雜在一起的歷史意外,就像南斯拉夫。 一個極端是真正的數學家,他們必需把工作稱作電腦科學,才能取得DARPA的補助。 中間是鑽研電腦博物學的學者,例如研究某種演算法是如何規畫資料在網路間傳
14 min read
Essay

花個十年學習寫程式吧!

原文“Teach Yourself Programming in ten years." — 為什麼大家總是這麼想短時間內學會一個程式語言呢? 筆者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他用"day" & “teach yourself"的關鍵字搜尋近十幾年的書,結果有73/248電腦相關的書籍,更令人訝異的是,當筆者再把"day"換成"hours"之後,竟然出現了77/253電腦相關的書籍,不管是電腦或是非電腦,都比"day"還多… 那讓我們挑本書來看看Learn C++ in Three Days這樣的標題代表著什麼含意: 學到:這三天你可能根本不會寫到什麼有意義的程式,或是從程式的錯誤中學習,也沒有時間跟有經驗的程式設計師一起工作並瞭解C++的執行環境。簡單來說,
6 min read
Essay

[轉錄] 為什麼在大公司工作,總是很無聊?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09年6月15日 下面的內容是我在網上看到的。 我沒有找到原作者和出處,但是感覺說得相當有道理。 ================================ 以前,公司都願意找能力強、資格老的人來做研發,有點個人英雄主義在裡面。一個優秀能幹的員工能給公司帶來很大的利益。 但是,凡事都有雙面性。 現在這個社會,人才流動很快。能力強的、聰明的人,雖說給公司帶來過不少利益,但也經常給公司帶來很大的傷害,做幾年就遠走高飛的人太多了。他們的離開給公司造成了很大的缺口,很多地方都要好久才能補上。總之,元氣大傷。 這種情況見得多了,這些大公司就精了。他們發現,不能讓公司太依賴人才,而應該讓人才依賴公司才對頭。管理層的最終作用,就是讓誰離開了都無所謂,公司都能正常運作。所以,他們把各個部門劃分得很細很細,每個人負責的東西很單一。這樣一來,「術業有專攻」,效率上去了,經驗積累了,工作都流程化了。漸漸地,公司的運作流程化了。 結果就是,員工的工作就變得很單調了,沒有太多的創作性在裡面。什麼創意、可靠性、穩定性等都有專人做了,你就只需要拿個小手
2 min read
Essay

做研究!

王汎森《如果讓我重做一次研究生》[原文下載] 研究生應該: * 從接受知識轉換成製造知識,要期許自己的論文有所創新,跟研究所以前的單向接收無法幫助成長 * 大量閱讀 -> 老師提點 -> 通任督二脈 -> 產生興趣 -> 主動學習 -> 習慣養成(良性循環) * 博碩士不是訓練你寫出經典的論文,而是寫出結構嚴謹、論述清楚與言之有物的論文(透過大量閱讀,以及寫作培養此能力) * 形成自己的知識樹:學習要有所取捨,找出自己的主幹(具延展性的題目),再延身旁枝,最後掛上屬於自己的東西(創新) * 跳脫桎梏、精緻思考:conceptualization與跨領域學習 * 責任感與罪惡感 * 設定目標、模範學習、勇於挑戰 MIT * 做研究,要以正確且深厚的理論基礎為出發點,並利用身邊的有限資源,,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解決問題 * Think with
3 min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