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數的迷思
回憶起以往聽上榜學長們分享心得時,多數都會強調他每天讀多久多久的書,台下學弟們聽得熱血握拳,好似只要跟學長花一樣多的時間讀書,最後就可以考取自己心目中的名校。工作後,大家改為談論工時。當聽到他人薪資福利比自己好,難免會以工時自我安慰。花很多時間最後卻名落孫山的,總是抱怨那是別人運氣比較好;花很多時間卻得不到相對報酬的,總委屈地認為他該領得比別人多。
在我看來,比較這些時數完全沒有任何意義。一天讀書 12 小時,但你不知道他打盹、分心、發呆佔了多少時間;一天讀書 4 小時,但你不知道他大學四年來打下的基礎有多深厚。工作到凌晨二點才下班,但你不知道他幾點上班、下班前有沒有其他業外活動;工作到晚上六點就下班,但你不知道他六點上班且工作時心無旁騖。
強調讀書時間的在我看來無非是想炫耀自己天資聰穎、或是告訴大家他不是靠運氣上榜的。而常常把工時掛在嘴巴上的,大概也真的只剩工時可以說嘴。當效率好的人被迫長時間工作,代表工作量分配不均、不然就是苦力活居多得用時間來換。最慘的情況就是當主管無法分辨部屬的績效時,導致效率較好的人也只好為了考績而留下。
工作時數長容易讓人產生倦怠感。文化與風氣是一群人一同營造出來的,工時掛帥的地方,最好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