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適合自己的筆記系統:從 Bear 遷移到 Obsidian

現在,筆記已經不再只是紙張和筆的組合,我們有許多數位筆記應用程式可以幫助我們記錄和整理資訊。然而,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筆記系統可能並不容易。這篇文章將介紹一位專家在 YouTube 上分享的建議,幫助你找到適合自己的筆記應用程式,並分享我自己的個人經驗。

不同的筆記屬性:建築師、園丁、圖書館員、或學生

1. 建築師:習慣有結構、清晰組織各種資訊

建築師型的筆記者渴望有結構,需要一個清晰的系統來組織生活的各個方面。他們正在尋找一個融合實用性、功能性和美感的定製化系統。如果你是一位建築師型的筆記者,你可能會嘗試建立一個終極的結構,來組織你的訊息。

對於建築師型的筆記者,推薦使用 Notion 等應用程式,它們可以建立個人儀表板,即時索引筆記和訊息,並且可以對訊息進行標記、分類和排序。

2. 園丁型:筆記是為了記錄他們飛躍性的想法

園丁型的筆記者則更傾向於漫遊、夢想、想像和創造性飛躍。他們想培養新的想法,交叉受粉各種概念,並發現很多創意可能性。他們通常不打算建立一個明確目標的系統,而是希望像栽培花園一樣隨機發展筆記的內容。

對於園丁型的筆記者,推薦使用 Roam Research 和 Obsidian 等應用程式,它們可以幫助你建立不同知識之間的新連接,使你的筆記內容有機地增長,並給你帶來新的意見。

3. 圖書館員型:捕捉有趣事務,需要時能夠檢索和研究

圖書館員型的筆記者則渴望找到世界上最有用或最有趣的事物,然後將它們捕捉下來,以便需要時能夠檢索和研究。如果你經常收集新的訊息、分類學習、檢索見解,並將新舊訊息結合成新的理解,尤其是喜歡與他人分享所學的內容,那麼你可能是一位圖書館員型的筆記者。

對於圖書館員型的筆記者,推薦使用 Evernote 等應用程式,它們可以從不同來源收集訊息,快速訪問,是現代知識工作的最佳平臺。

4. 學生型:屬於多種類型,或者甚至覺得這種區分沒有意義

除了這三種類型之外,還有一種筆記者並不明確屬於其中的任何一種,或者屬於多種類型,或者甚至覺得這種區分沒有意義。這些人可能只是普通的學生,對筆記只是有著短期目標,比如準備考試、寫一篇文章或完成一個課程。對於這類學生,筆記的易用性很重要,他們需要快速、簡單、易於訪問的筆記應用程式,而不是太深入的功能。

如果你是普通的學生,那麼 Apple Notes、Google Keep、Notability 和 Simplenote 等應用程式可能適合你,它們功能相對簡單,適合快速靈活的筆記。

筆記類型 描述 推薦筆記應用程式
建築師型 渴望結構,需要清晰系統來組織生活的各方面。 Notion
園丁型 傾向於漫遊、夢想、想像和創造性飛躍。 Roam Research, Obsidian
圖書館員型 渴望找到世界上最有用或最有趣的事物,並將它們捕捉下來。 Evernote
學生型 擁有短期目標,需要快速、簡單、易於訪問的筆記應用程式。 Apple Notes, Google Keep, Notability, Simplenote

三個步驟找到合適自己的筆記:

  1. 考慮自己的目標和筆記需求。
  2. 瞭解筆記應用程式的文化,即開發該應用程式的公司以及其社群,看它們是否與你的風格相符。
  3. 選擇一個擁有最適合你進行工作的功能集的筆記工具。

在選擇筆記應用程式時,你應該考慮自己的筆記風格和需求。一個合適的筆記系統將能夠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減輕你的壓力,幫助你跟蹤生活中最重要的優先事項。

我個人:從 Bear 搬遷到 Obsidian

已經付費使用了 Bear 至少五年,主要是因為它簡潔且可以多裝置同步,擁有良好的標籤管理系統並能輸出各種格式,非常方便。

然而,隨著時間演進,各種筆記系統層出不窮,並且可以滿足不同情景的使用。相較之下,Bear 就顯得相對落後,似乎是個體的開發者在維護這套系統,從發佈到現在,更新迭代緩慢。今年才發佈 2.0 版本,且 2.0 版本才開始支援表格格式,這讓我難以接受。因此,我開始思考是否有一套更方便使用且開放生態的筆記系統,不想被任何中心化的筆記系統所綁定。

對於筆記,關鍵在於使用純文字編輯,避免真正精華的筆記內容被平台綁架。基於檔案系統類我也嘗試過 mWeb Pro,但現代筆記系統都支援雙向連結,因此 Obsidian 顯得更為優越Obsidian 有許多優點。它擁有非常完整的擴充系統,基本都是開源的,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進行擴展,現在的 Obsidian 相比於發佈初期,Plugin 已經超過一千個而且系統速度快上許多,加上,可以免費基於 iCloud 實現多裝置同步。對於想要基於檔案系統管理筆記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棒的筆記系統。

因此,我決定將筆記從 Bear 遷移到 Obsidian 上。由於兩個系統都是基於 Markdown 格式,搬遷的過程比我想像中容易,按照這個文章步驟基本上就沒有問題,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1. 需要分別在現在的 Notes 以及封存的 Notes 全選,然後 Files -> Export Notes...
  2. 因為 Obsidian 是根據檔案系統顯示檔案而不是 記事,所以需要到設定拿到不必要的檔案以及檔案夾,並且將所有輸出的附檔(通常是圖片)丟到專屬的目錄底下。

3. Community Plugin 是 Obsidian 的精華,這是我根據過去的使用習慣安裝的套件:

4. 最後內容的顯示還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設定 CSS Snippet,搭配 Theme,就完整複製甚至有超越 Bear 的筆記體驗。

/*for "Source mode" and "Live Preview"*/
.cm-header-1, .cm-header-2, .cm-header-3, .cm-header-4, .cm-header-5
{
    color: #E5C77E;
}
/*for "Source mode"*/ .markdown-preview-view h1, .markdown-preview-view h2, .markdown-preview-view h3, .markdown-preview-view h4, .markdown-preview-view h5
{
    color: #E5C77E;
}
.cm-hmd-internal-link, .cm-url, .markdown-preview-view a
{
    color: #4BD5B2;
}

.cm-hmd-internal-link, .cm-url, a, .markdown-preview-view a {
    color: #51C4E3;
}

body {
    --link-external-color: #51C4E3;
    --link-external-color-hover: #51C4E3;
}

結論

沒有一套筆記系統是完美的, Obsidian 也不例外,相較於 Bear 以及其他的筆軟體,雖然它更全面且可擴充,但相對的它的使用門檻就會比較高,而且因為它是免費的基於 iCloud 的同步服務來做多裝置的同步,在同步的速度就會比較慢,因為它是基於檔案來做同步的,不是基於你打字內容去同步,所以要做到多人協作,然後發佈編輯相對的功能也不會那麼全面,但是作為自己知識庫的梳理,它有許多優異功能,包含:畫布、日曆、視覺化、與心智圖,有極大彈性可以客製化出自己理想中的筆記系統,滿足多種場景的筆記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