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問一個好問題?

有了 AI,現在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答案比問題更多的世界,因此提問就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無論是寫程式或是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都一樣。看到網路上分享《How to ask good questions(2016)》主要的對象是開源的技術社群,不過裡面的內容實際上可以拓展到通用領域,因為我覺得我也可以藉機寫一篇分享對我非常有幫助的指導原則。

如何提問這件事。這不只是針對技術問題,無論是討論感情、職涯、或是專案工作,問錯問題可能會導致錯誤的答案,讓你感到很冤枉。所以,請記住以下三個重點,幫助你提問更清晰有效。

(延伸閱讀:深度思考力與好奇心:活用 AI 的關鍵

一、清楚提供背景故事

提問時,首先要清楚交代問題的背景。這樣對方才能理解你的情況,進而提供具體建議。否則對方只能不斷問「為什麼?」、「有沒有考慮過這個方案?」才慢慢拼湊出完整的情況。與其讓對方一個一個去問,不如你一開始就把背景故事交代清楚。

比如,你想問工作問題,應該先描述你的經歷和目標;如果是感情問題,應該先講講你與對方的現況和問題所在;如果是專案議題,則要說明你們組織的現況和面臨的挑戰。這些背景故事越完整,對方才能有依據進行分析

讓別人知道你做過哪些努力(如:研究)?

在提問時,說明你已經做過的研究非常重要,這不僅能讓對方更容易理解你的困惑,也能讓你提出更具體的問題。例如,假設你在考慮買車,但對於油電混合車的效率不太清楚。在詢問朋友之前,你可以先搜尋一些資料,理解基本概念,比如油電混合車如何切換動力模式或節省油耗。這樣你就可以進一步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問題,例如:「我讀到油電混合車在市區更省油,那麼在高速公路上表現如何?」

提前做些研究確實能幫助你提問得更有針對性,也讓對話變得更加有趣和深入。做足功課後,提問時就會有更多切入點,也更容易得到具體的建議。

重點在於「5W1H」:What(發生了什麼)、Who(相關的人物)、Where(事情的地點)、When(時間點)、How(如何發生的)、Why(原因)。越清晰的背景,別人才越容易給出具體的回應;反之就是一個大哉問

二、你要創造什麼結果?

在提問之前,請先思考自己真正的需求。以感情問題為例,如果只是問「我的女朋友有新歡了,我該怎麼辦?」這會是個很差的問題,因為解決方式取決於你的目標。如果你想挽回,那會有一種做法;如果你想放手,那又是另一種做法。所以,提問前請先想好你到底想要什麼,別人才能根據你的需求提供具體建議。

在提問的時候,要清楚這個問題是否有標準答案?例如:「SQL 連線是如何運作的?」比起「我的女朋友有新歡了,我該怎麼辦?」就是一個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如果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你要問的實際上不是一個「答案」而是一個「觀點或是看法」

避免過於主觀的問題

有些問題過於主觀,無法得到具體答案,比如「讀 MBA 好嗎?」或是「我該不該去美國工作?」這些問題涉及你的目標、環境、興趣和個性,答案因人而異。這類問題除非你只是想要聊天或抱怨,否則盡量避免,如 (2) 所說,你需要知道你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才發問。

因此,更好的問題會是:

  • 「如果我想要創業,在我現在 35 歲的情況下,再讀一個 MBA 有幫助嗎?」
  • 「如果我未來還是想要回到台灣生活,我該不該去美國工作?」

給出具體選項,才能給出客觀分析

一個好的問題應該有具體選項。你可以先根據自己的情況列出幾個可能的方向,讓對方針對這些選項進行客觀分析。

延續上述的例子,我們可以這麼提問:「我有三年工作經驗,想轉向管理層,應該讀產品/專案管理還是企業管理(MBA)?」這樣的提問能幫助對方聚焦在你的具體需求上,避免討論過於發散,最終得到的建議也會更具體且實用。

三、討論要能隨著提問不斷收斂

當你提出問題並得到回應後,記得要保持聚焦。如果討論過程中不斷加入新的問題或想法,會讓話題變得散亂。保持專注在原先的問題上,讓討論能產生具體結論。如果不持續跟進討論,很容易讓話題流於表面,無法深入解決問題

承認你不知道的事情

當有人向你解釋一些事情時,經常會碰到你聽不懂的部分,這時正是提出問題的好時機。例如,有人可能會告訴你「我覺得去美國工作會有更多發展機會,特別是技術領域的需求很高。」如果你對當地的工作環境或市場不理解,就可以立刻問:「這是什麼意思?美國的技術領域具體有哪些機會?」這樣不僅有助於釐清對方的想法,也能幫助自己更深入理解這個選擇是否適合。

能夠打斷並問「這是什麼意思?」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它不僅顯示出你對理解問題的重視,還能引導對話更加具體。我發現,很多有經驗的專業人士經常會要求澄清,這其實是一種自信的表現,因為當你對自己的理解有信心時,你會更容易承認自己不懂的地方,並勇敢提問

如果是技術性的專業問題

例如,假設你正在處理伺服器異常問題,你可以問負責的資深工程師:「你怎麼知道是資料庫出了問題?」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可以引導對方分享更多關於故障排除的經驗,比如他是如何從日誌、系統反應時間或其他徵兆中判斷出資料庫異常的。這不僅解決了當下的問題,還幫助你學習對方的思維

這類問題的目的不僅是獲得答案,還是為了揭示對方經驗中的隱性知識。比如,在討論如何解決一個技術問題時,你可以問:「當你第一次看到這類問題時,你注意到了什麼關鍵徵兆?」這樣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實戰經驗,幫助你快速學習他們在不同情境中的應對方法

總結:好問題也可以從一個蠢問題開始

好問題可以從一個看似簡單或「蠢」的問題開始,關鍵在於你如何逐步深入。例如,當有人問「讀 MBA 好嗎?」或是「我該不該去美國工作?」這些問題時,表面上看起來非常廣泛,甚至有點難回答,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無法直接給出明確的答案。

但其實這些問題可以作為一個起點。提問者可以先從自身的需求和理解開始,例如:「我目前在科技業工作,有五年經驗,目標是進入管理層,我考慮讀 MBA 是為了提升管理能力,這是正確的選擇嗎?」或是「我想知道去美國工作的機會是否有助於我在技術領域的發展,目前我對當地的市場還不是很理解,這樣的選擇適合我嗎?」

透過這樣的方式,提問者不僅表達了自己的現況和思考,也給了對方一個更具體的問題範疇來回答。即使問題一開始看似「蠢」,透過逐步表達你的理解和目的,問題就會變得具體且易於回答,最終引導出對你真正有幫助的建議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