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 無法承諾的世代: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錯失人生百態

(原文:Generation Beziehungsunfähig - wer sich nur auf sich selbst beschränkt, verpasst alles andere

每當生活走到十字路口,我總會忍不住想,如果當初選擇了另一條路,現在的我會是什麼樣子?那些倘若當初的時刻,總讓人幻想著另一種可能的人生。就在上週末,這種思緒又在我心頭盤旋,那天我去探望住在柏林郊區的父母。

午餐後,我們散步在社群裡。這片熟悉的地方承載著我的童年,但總感覺與我心中理想的生活相距甚遠。然而,當我們在那個寧靜的周日漫步時,我不禁開始比較自己與父母過去的生活,思考他們在我這年紀時的生活狀態。

他們結婚、擁有房子、孩子和兩輛車,生活井井有條。相比之下,我好像在他們的人生地圖上迷失了方向。我並不是唯一有這種感覺的人。

相比上一代,我們更晚出社會

在我周圍,大多數三十齣頭的人並不擁有房子、汽車,甚至連孩子的計劃都還沒有 —— 他們大都住在合租的公寓裡,生活似乎還沒有準備好迎接家庭的責任。

文學評論家馬塞爾・賴希 - 拉尼茨基曾抱怨,德國的作家往往要到三十五歲左右才發表他們的第一本書。如今,在文學界,即便是三十歲末的作家也還被稱為新人。這種現象不僅存在於文學界,而且貫穿於各行各業。不論是職業生涯還是個人生活,一切似乎都在改變。

「這當然也跟錢有關系,」我的一位三十二歲的朋友克裡斯托夫解釋說,當我問他為什麼還住在合租公寓。「畢竟,人們的教育道路變長了。我高中畢業後去了國外,之後才開始大學生活。我差不多到了二十幾歲末才開始"真正"的工作,而且最初還是個實習生。」

人們常說四十是新的三十,從這個角度看,三十就是新的二十。在這個階段,住在合租公寓、認為自己還不準備好擁有孩子,似乎都在情理之中。或許,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會將三十至四十歲之間的人稱作 Thirty-somethings 。這個稱呼給予了人們一種還有餘地、還有時間的感覺。

克裡斯托夫是位記者,已經單身兩年了。即便他認為自己被低估且薪水不高,他依然保持著樂觀的態度。他曾經跟我提起他的前女友為什麼離他而去:「她說我無法承諾,總覺得跟我在一起就像跟一個單身漢在一起。她覺得我把工作放在她之前。」

「那她說的對嗎?」我問道,之後停頓了一下。

工作的意義與過去不同

「當然,」克裡斯托夫回答。「工作對我來說確實很重要。我無法想像自己只做一些平凡的工作,為了實現自我,努力工作是必須付出的代價。我們經常因為這個爭吵,那種無休止的問題讓我受不了,這一切都會影響我的工作。」

在這個時代,「工作」已經不只是一份工作,它成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記得小時候,爸媽總是清楚地劃分工作和生活,下班鐘一響,他們的世界就只剩下家庭和愛。但現在,我們的世界已經不是那樣了,工作和生活就像是糖和水,攪拌在一起後就分不開了。

我們這一代,從小就被灌輸著一種想法:「你得是個特別的存在。」所以,我們對於自我實現的追求,就像是饑渴難耐,停不下來。工作,於我們而言,不再是賺錢養家那麼簡單,它是我們個性、夢想和希望的展現。

追夢的路上,工作變成了激情,生活和工作的邊界就這麼悄悄地消失了。手機一直開著,我們隨時都在回郵件、接電話,彷彿生活就沒有下班的時候。而我們的焦點,也不知不覺全放在瞭如何在職場上更上一層樓。

自我,成了我們最大的項目,工作只是其中的一環。我們忙著塑造自己,不斷地在社交媒體上更新自己的品牌。怎麼能更完美地展示自己,成了我們的終極追求。我們為了職業發展而奔波,為了保持身材而努力,為了找到那個理想中的他 / 她而不停地尋覓,生活就像是一本目錄,我們試圖在每一頁上都畫上完美的勾勒。

我們有意識地選擇那些能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的元素,每一個選擇都是對「我」的宣言:穿什麼衣服、聽什麼音樂、搬到哪個城市生活、讀什麼雜誌、吃什麼食物,甚至是選擇與誰為伍。就像《鏡報》幾年前說的那樣:「過去的人生軌跡很簡單:成年、找份工作、結婚、生子。但現在,耳邊總有聲音在提醒我們,一切都可以更好:工作、伴侶、生活,尤其是自己。」

無法建立連結和承諾的原因

我們身處於一個永無止境的自我提升過程中,總覺得前方還有更完美的境界。但完美,永遠都是那個觸不可及的夢。在這個被稱作「無法承諾的世代」,每個人似乎都在追尋一個完美的自我,一個不斷升級、永遠不滿足的自我。我們渴望愛情,但更害怕被愛情束縛,好像愛情是一條繩索,緊緊地纏繞著我們追求自由的心。

就在幾個月前,我一個朋友跟他女朋友說分手了。他對她說:「我想要重新開始,但你不是那個對的人。」這話聽起來冷酷無情,但卻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們這一代人心裡的某扇門。

當自我變得如此膨脹,以至於我們忽略了伴侶,我們忘記了愛情本就是兩個人性格共同成長的旅程。在愛情裡,我們學會了重新認識自己,從另一個人的眼中看見自己,就像照鏡子一樣。

從這個角度看,愛情是自我提升的絕佳機會。但當自我認知和別人眼中的我們產生差異時,矛盾和衝突就隨之而來。而我們,似乎越來越不願面對這些矛盾。畢竟,如果只是沉浸在自我之中,就會錯過太多。

那天,我跟父母一起在家附近散步,想著自己最長的一段感情只維持了三年,是否因為我們都太過於專注於「自我」實現,而忽略了彼此。父母提到我又單身了,說我根本沒有心思考慮戀愛。

「你現在根本沒有時間考慮這些,」他們這樣說。「你怎麼可能同時兼顧工作和愛情呢?」

我想,他們或許對。從今年一月開始,我沉浸在創作小說、撰寫專欄和編劇中。這些對我來說不僅是工作,更是自我實現的過程,是我自我認同的一部分。

「你現在太忙了,」我母親說。

我點點頭,她大概是對的。但我心裡清楚,如果那個對的人出現,所有的忙碌和自我都會變得不重要。我希望如此。因為,當一個人只專注於自己時,他真的會錯過太多。